新闻报道

鸡父母时代,正式来临​
更新时间:2021-10-30 09:48:10 浏览:2 关闭窗口 打印此页

①单纯的勤劳≠成功重要因素

(注:本文说的鸡娃,是一个网络词汇,意思就是逼孩子996式的努力读书。)

社会结构大致是这样的,不完全正确,只是简化方便理解。

掌握生产资料的叫做统治阶级。

不掌握生产资料的叫做打工人。

国际分工上也是如此,流水线看起来轰轰烈烈,实际上赚不了几个钱。核心的技术、知识产权,那些最重要的东西,才是利润最大的。

全球大约一半的苹果手机都来自郑州的富士康工厂,富士康的中国人都很勤劳啊,但是为什么勤劳却无法致富?因为你这玩意不稀缺,全世界都不缺搞流水线的,之所以手机监听在你这里,不过是因为成本最低而已。

最简单,你去看大街上这么多连锁的便利店,这店员上班都勤勤恳恳的,绝对比老板要努力,为什么老板不勤劳,却可以躺赢?

苹果的核心技术,是掌握在美国人自己手里,你确实做了更多流水线生产,但是分不到什么利润,如果你这边成本过高,人家还不如搬到东南亚去。但是目前之所以大部分制造业产业链还在中国,是因为我们的规模效益,上下游完善的产业链,形成了一个生态,在这个生态里面,成本是最优的、创新也是最优的。

以上只是想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努力和赚钱没有一毛钱关系,如果只靠努力就可以成功,那驴子才是世界首富。

所以我看见很多家长说什么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我就觉得你能这么想,就充分说明了你的孩子已经输在了起跑线,而且很可能会和你的阶层一样,不会有什么变化。

苹果打败诺基亚,难不成是因为苹果赢在起跑线?能说出不要输在起跑线,就充分暴露了自己在经济学认知的短缺。

英国在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了中国国门,然后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状态,难不成是因为英国赢在了起跑线?

不是的,是因为人家抓住了时代的机遇。

苹果之前,所有的手机都是诺基亚这样的老人机,苹果手机可以说彻底颠覆了手机,真正意义上让手机变成了移动的电脑,这完全就是降维打击。

就是说,你在传统手机确实优势很大,但是我并不会在传统手机和你竞争,我直接玩全新的手机模式,一切从零开始,我就是第一。

同理当年的英国也一样,英国文明底蕴毫无疑问是没有中国发达的,但是人家把握住了工业革命,至于英国工业革命为什么成功,原因很复杂,这里不展开了。

我说的意思就是说,人生是很长的,前期输了不重要,关键是“有些时候”得把握住,这里说的“有些时候”,就是时代变革的红利期。

就好像当年学程序员的80后,平均收入都不会太低,比传统行业强多了,因为互联网时代来了,你选择做了程序员,就是把握住了时代大趋势。

 

总结一下:

1、勤奋虽然重要,但是只勤奋没有用的。不掌握生产资料为“目的”的勤奋,就是一辈子打工。

2、从社会结构上来说,掌握生产资料才能躺赢。(比如你早期入股了现在的互联网巨头企业,有不少股份,那你肯定能躺赢)

3、致富的关键不是努力,而是学会选择。选择符合时代大趋势的方向,再以掌握生产资料为“目的”去勤奋,才有意义。

 

②“知本”比“资本”重要

我看见一堆人在双减以后非常激动,说凭什么不让补课啊,我孩子不能考上名牌大学,不能靠补课+BUFF赢在起跑线,以后孩子怎么走上人生巅峰啊。

我看了,实在是绷不住了,差不多得了。

今天我说句得罪人的话,但是并不是空穴来风,你可以手机监听回味一下,是有道理的。那就是,咱中国人有一个习惯,总觉得:“只要我们化身拼命三郎一样努力,我就可以成功。”

这是什么牛顿第三定律给证明了的宇宙真理吗?我前面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成功和单纯的努力没关系,你再努力也总不能比富士康的工人更努力吧?

得学会动脑子啊!

不愿意“动脑子”,“活该”内卷。(当然我这句话也是气话)

很多家长,就搞一堆补习班给小孩死磕,小孩是苦不堪言,从小就开始996,慢慢的时间长了,长大以后就躺平了,就不想结婚了。因为他们从父母被得到的认知就是,人生结婚以后,就要花费巨额费用去鸡娃,然后开始卷,一代代人这样重复。

如果你从小得到的教育就是人生只有一种成功方式,那就是补课死磕做题,然后卷成卷王后金榜题名,再开始生娃,生娃以后重复内卷,而因为军备竞赛原理,内卷只会越来越严重。

请问你会不会想放弃生娃?如果人生只有痛苦,只有一条路,那还活着干什么?

说一个假设类比场景:

一个流水线工厂的工人,在他狭隘的认知中,人生成功路线就是卷成“流水线生产的第一名”,然后升级成为管流水线的管理层,然后再熬资历成为一个领导。

这是一条艰难的路,但是他认为,没事,我能吃苦,慢慢卷和熬。

然后他老了以后,告诉自己的孩子,你要想成为下一代成功人士,你多努力,也要卷成“流水线生产的第一名”,然后升级成为管流水线的管理层,然后再熬资历成为一个领导。

但是问题,不仅仅你在努力啊,其他工友也在努力的“福报模式中”啊,最后一代代人下来,这个就好像死亡竞赛一样,最后内卷的速度就失控了,让人活的非常累,除了抑郁,什么都没有了。

最后,终于有一代人爆发了,既然人生活着就是内卷,还不如做一个躺平的废物算了,甚至觉得活着没意思,请问是不是很有道理?

你觉得这个困局的关键是什么?

关键就是我第一段说的,这些人,无论是补课鸡娃的,还是流水线工人这个例子,他们自身对社会的认知都很低,所以他们理解中的“社会上升方法”就这一种方法,而这种上升空间方法,是所有人都知道的。

比如考试成绩好。

比如流水线生产更快。

然后手机监听这些对社会整体缺乏认知的普通人,就开始往这些大众熟知的道路上疯狂的堆资源,比如你孩子补一门课,我就补五门课。你做工996努力,他就开启007模式。

这可不就内卷了吗?

是不是非常清晰了?

只要你知道的上升发展路线是大众化的,那么竞争对手肯定就多,你要想脱颖而出就只能更加努力,这是自然规律罢了。

③赛道丰富很重要

那你说怎么解决呢?

其实第一段也写了,就是降维打击。什么意思?我具体分析你看。

如果苹果当年还是做传统手机赛道,最后最好的结局,就是和诺基亚这样的手机,在传统手机赛道里面内卷,最后是越来越辛苦,但是利润越来越薄。

苹果是怎么胜利的?我也说了,就是抓住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成功搞出了智能手机,开启了手机变成电脑的时代,彻底粉碎了传统手机赛道。

简单来举例,就是很多年轻人,2008年还在读书的时候,有一个天才少年张炘炀(他13岁就考上了大学,16岁成为了北工大的硕士研究生),就开始撺掇父母去北京买房。

这是不是典型类似苹果的降维打击模式?

你诺基亚不是在传统手机牛吗?我直接不做传统手机,不就好了?

你普通人不是还在升学中内卷吗?出来还得去找工作,张炘炀直接降维打击,让父母在2008年去北京囤房子,是不是切换赛道,马上化作人生赢家?

到时候你工作多年还就这么点钱,人家身家则以肉眼速度暴涨。

是不是感觉张炘炀不愧是天才少年,居然这么早就意识到一个国家经济腾飞,核心城市区域的房价一定会利好。

很可惜,现实很残酷。

张炘炀2008年给父母提出要马上、立刻去北京买房以后,和父母爆发了激烈的争吵,爹妈觉得,你想这些没用的宏观经济学有什么用!我只知道大家都说,好好读书才是正道。

随后这个事越闹越大,引起了舆论关注,张炘炀被媒体和网友怒斥三观不正...最终他计划逼迫父母在北京买房的计划破产。

多年以后,张炘炀父母泪流满面...算了,不说了。

这倒不是说要你现在去买房,现在房产税都来了,时代早变了。我只是说,在当时的那种特定环境下,张炘炀经过自己的宏观经济学研究以后,他的看法确实是对的。

而他家如果当年真的北京买房了,是不是就实现了成功路径上的火箭式飞跃?

就是你还在努力跑路的时候,人家已经上了和谐号动车开始狂飙了。

你以为我这是要给你灌输投机的人生思想吗?大错特错。

我的观点恰恰有一点类似张炘炀父母,要好好读书啊。但是我和张炘炀父母的想法也有完全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我不认为好好读书=考大学。

张炘炀为什么能在2008年就意识到北京房价有戏, 你或者你父母却意识不到,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这是知识的差距。

这也是为什么我前面说,郑州富士康的工人都很努力啊,可苹果大部分利润都被美国股东拿走了。

不过脑子的努力,就是典型的流水线行为。

资本的积累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你有大量的现金流,你才可以去购买生产资料,简单来说就是有钱才能投资,投资成功以后,就可以靠股份躺赢了。

这个是很多人天天讲的,没什么意思,耳朵都起茧了。

但是有一个事情,往往被人忽略了,那就是知识资本的积累。

什么叫知识资本?就是你这一辈子对社会全面经验的总结,你是可以传授给你的下一代的,这样你的下一代,社会基础就不是零了,而是正在你的肩膀上努力。

这种几代人的社会认知经验叠加以后,就会形成知识的资本,也就是家学。

说的最简单的例子,你不是经济学家,但是你平时很爱看经济内容,对经济是颇有心得的,很多知识点,你是完全搞懂了的。你总结了这么多年以后,就可以传授给你的下一代,这样你的下一代就不会对很多经济学知识是空白了。

还是说一个可视化的例子吧,假设你现在穿越了:

你穿越到了2008年的中国,你说你会不会去省城中心区域买房?那肯定啊,因为买了就是赚到了。

这后其实就是一个最基础的经济学经验,经济腾飞的国家,房价往往是利好,所已如果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有腾飞的趋势,你去他首都买房,一般来说几年后都是稳赚不赔的。

比如今年越南首都河内的房价,连续10个季度上涨。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发展中国家,只要经济还在增长,人口肯定会往首都集中,首都房价肯定不会差。

当然这都是很粗浅的认知了。

你之所以现在穿越2008年的中国,知道做什么可以最快致富,就是因为你有了2021年的知识,你把“2021年的知识”带到“2008年的中国”,就产生了知识资本的积累。

你有了知本在去努力以后,致富就非常容易了,一点都不会感觉内卷。

所以我说,我的观点有点类似张炘炀父母,但是不完全一样。

因为大学对人的提升是有限的,如果你要不断的知识资本积累,最终还是要以社会实践为重的。

而积累以后的关键是什么?就是你得整理成为系统的家学传授给你的孩子,不然你这辈子的积累,就是废的,没有用的,因为你孩子下一代还是从零开始。

手机监听懂不懂?

 

一句话说得好,我不嫁豪门,我就是豪门。

 

很多家长在指望报个补习班就能提升自己孩子之前,能不能思考一下?你对这个社会有什么认知?

 

你是否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一些有价值的意见给孩子参考?

 

犹太人之所以全世界致富快,不是因为犹太人聪明,而是因为他们的家学传承做的比较好,说句不好听的,就是老子是怎么忽悠客户的,方法全部传授给了儿子,儿子自然年纪轻轻也就很懂了。

 

为什么一定要建立家学?

 

因为只有建立了家学,才能给自己的孩子提供更多、更好的人生选择,选择多了,自然不会内卷。

 

自己家里通过几代人积累的家学,提供的人生上升空间渠道,就好像私立医院一样,费用贵,但是效果很好。建立这一套系统不容易,但是让人受益无穷。

 

通过内卷,通过补习死磕,考一个好的大学,就相当于是公立医院,费用低,但是往往要排队,效果可能也没有昂贵的私立医院那么快和好。

 

对一个青年人来说,实际上家长才是最重要的起跑线,很多家长一说培养孩子,就只知道补课,为什么?

 

不就是因为很多家长自己的父母,什么知识资本也没有留给自己吗?等于自己这辈子还是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要重新开始认知社会。

 

等你孩子长大以后,问你:“爹/妈,我未来咋办啊?”

 

你也不知道,因为你对社会经济、技术周期和全球政治经济局势,完全没有任何认知,所以你就只能照搬社会主流的趋势说:“那咱就多努力,我咬咬牙,给你多报几门课,咱多努力卷一下,争取搞的名牌大学就稳了...”

 

最后,等你孩子工作以后,你很焦急啊,为什么孩子不结婚,也不愿意恋爱啊。

 

结果你孩子来了句,结什么婚?让我像你当年一样勒紧裤腰带堆教育资源供子女吗?让下一代像我当年一样从小就开始996/007吗?

 

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

 

为什么会觉得没意思?因为内卷到极致,人生就是没意思了。

 

内卷的本质——成功路径太少——根本原因就是对社会认知不够,不知道有哪些路可以走——根源:缺乏知识的原始积累。

 

如果普通人家里有知识积累的话,你父母根本不会对社会发展手足无措,只知道让你去一味的补习,而是会告诉你:

 

“根据我强大的知识储备判断,未来的某一个点上,会有一波新的技术红利在这个领域爆发,建议准备入行这个领域。至于如何学习新领域的知识,如何进行跨学科学习?”

 

“这个问题你爷爷当年已经经历过了,去咱家后院的排水管附近,你爷爷已经把“如何进行跨学科学习的笔记”用油纸裹好了,埋在了那里。”

 

这就是为什么国家最新要颁布“家庭教育促进法”。

 

 

 

你去看“家庭教育促进法”原文,你读完会发现,家庭教育促进法就是我说的意思。国家的意思就是说,你这代人就别偷懒了,我说的是思想、思考层面的偷懒,你这代还不建立属于自己的家学,积累自己家庭的社会认知模型,那如果你有下一代的话,大概率会因为你的偷懒,继续内卷。

 

一切的碾压,都是源于信息量的差距,你要想打开差距,社会公益教育的能力是有限的,关键是你自己要有这个意识,开始建立这个算法模型,然后通过你和后代的人生经验,不断的迭代。

 

所谓传承,就是这么回事。

 

在没有现代理科知识之前,石油并不是财富,而是一堆黑臭的恶心液体。

 

知识积累以后,石油就不是一堆黑臭的恶心液体了,而是财富。

 

知识多了,路就多了。

 

父母的社会认知知识多了,子女的选择就丰富了。

 

这一切的基础和破局之路,就是要恢复中华民族的家学传统。

 

所以才在大催生和双减背景下,会突然出台一个“家庭教育促进法”。

 

 

 

甚至要开始进行国家和社会资源的辅助倾斜,帮助大家建立家学。

 

 

 

 

 

做一个有心的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选择是大于努力的。

 

而能选一个有前途、不内卷的细分红利行业,就非常考验父母的认知功底了,你不努力,谁努力...

 

双减之后,手机监听又来家庭教育促进法,我替现在小学生笑到和感慨:

 

“2021,攻守易势~”

 

鸡父母时代,正式来临~

上一篇文章:致狼友:这五类女人,别碰

下一篇文章: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