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更好的性体验与“边缘性行为”
日本著名手技大师加藤鹰曾说过:
“前戏、正餐、后戏达到科学比例4:2:4的性爱,才是好性爱。”
然鹅手机监听,大师很能干,现实很骨感。
想做好前戏
实在是太太太太南了!!!
为什么前戏总是得不到重视?按照性学家Laurie Mintz的说法,都是“前戏”这个词惹的祸。
它给人造成一种错觉,性爱的过程就是三步走:前戏、交合、事后烟。好像只有中间的活塞运动,才是真正的性行为,而前戏的所有作用,只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生殖器之间的负距离。
为了防止性欲被破坏!!
为了维护大家的性福!!!
我们要为前戏摇!旗!呐!喊!
但前戏决不是性爱中可有可无的影子。我查阅了下资料,发现它也有个挺专业的称呼,叫做:
“边缘性行为”
Outercourse
是边缘 / 性行为,不是边缘性 / 行为
网络并非法外之地,手机监听三思而后行
看到这个名字,我若有所思——有“边缘性行为”,莫非还有“核心性行为”?敢情性行为之间竟然还有高低贵贱之分?那我倒要看看,哪些行为是更“低级”的性行为。
我继续查找,发现所有算不上交合(intercourse),但又能带来性愉悦的行为,统统被塞到“边缘性行为”的口袋里。
它不单囊括了非插入式的行为,比如亲吻、爱抚、舔舐;也包含插入式的行为,如插入口中,或是手指进入体内等。
Wait.
大家都插入身体,凭什么阴茎和阴道的磨蹭就是“核心”性行为;而口和手指相关的活动,就归为边缘?我陷入了轻微的混乱。
而更神奇的是肛交,它在交合与边缘之间反复横跳。如果你问我:“肛交到底是不是边缘性行为?”,我会告诉你:
——这取决于你看的是哪篇资料。
郁闷之中,我向一位男性朋友吐槽:“这分类到底是怎么想的。”
男性朋友说:“会不会因为现在有同性恋,所以肛交也纳入‘核心’了吧……”
我顿时跳起来:“怎么,男性同性之间肛交‘升级’了,那女性和女性之间的性行为怎么算?难道她们只是一直一直在前戏?”
“话也不能这么说……”
“那老年人、身体不好的人,或者那些不想‘走前门’、‘走后门’的人,就不是在发生性行为?一个女性和一个男性用手彼此获得了快乐,他们是在……做健美体操?”
“……”
所以说,什么“前戏”、“边缘性行为”,这些标签根本是误解。所有能带来性刺激的行为,都该是性行为,没有边缘/核心的层级区别。这种区分带来的是观念上隐秘的歧视,好像“高级”、“真正”的性只能发生在健康、年轻的男女/男男之间,其他群体拥有的只是“残次品”。
再仔细一想,按照这个分类,只有我或者我的伴侣拥有一根可以充血的男性生殖器,才有机会发生高级的性行为。
都2020年的年末啦,阴茎中心主义不可取啊!研究早发现了,要获得性愉悦,并不是离了阴茎就不行。
不信?手机监听研究表明,只有不到二成女性能够仅凭阴茎对阴道的刺激来达到高潮。有36%的女性需要活塞与刺激阴蒂配合,通过对阴蒂的刺激增强快感,来获得高潮。还有36.6%的女性则只能通过对阴蒂的刺激,才能到达峰顶。
此外,高潮也能经由对乳头的刺激获得。脑成像研究显示,当女性刺激乳头时,大脑里代表生殖器和乳房的区域同时亮起,意味着对乳头的刺激带来了和刺激生殖器类似的效果。此外,也有男性报告自己能靠摩擦乳头达到高潮。
更神奇的是,有些女性可以仅凭幻想就能达到高潮。神经学家Barry Komisaruk肯定了这个现象,指出通过幻想到达高潮的女性,和那些靠其他方式高潮的女性,在脑成像上没有差别,大脑中与快感有关的区域都会发亮。
当然,并不是说高潮是性行为唯一的目的地!只要你能在性行为中获得令自己满意的快乐,不论有没有高潮,都是很棒的性经历。
我们只是想借由研究结果指出:性不止是围绕着阴茎的运动,性应当是全身运动。想要有美好的性体验,我们需要学会甩掉“边缘”、“交合”的标签,把身体的更多部分,纳入到和伴侣的性互动里。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KY小姐姐教大家几招:
第一招:皮肤用起来
能让我们感到愉♂悦的不止生殖器区域,在皮肤的其他地方,也有性敏感带。
皮肤之大,占我们总体重的16%,有近50万的触觉压力受体遍布全身。所以,当我们拥抱、爱抚、亲吻时,大脑就会接收到传来的信号,分泌出带来愉悦的物质。
当我们碰触到正确的地方,就能给ta带来酥麻舒服的销魂感受:
当然,每个人的性敏感带不同。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不妨试着互相做个精油按摩,探索彼此的快乐区域。如果过程中感到不舒服,可以大声说出来。毕竟,在“性”这件事上,自己的感受最重要。
还可以描绘身体地图(body mapping)。在镜子前,让爱人坐在自己腿上,深呼吸,缓缓地从头抚摸到脚,从前轻抚到后,问问TA:你喜欢吗?把结果变成你们彼此知道的爱的秘密。
并收获 水润 愉悦的pussy。
第二招:慢慢来,比较快
针对“怎么样可以提高性愉悦”的研究显示,有77%的女性希望“能花时间积累性唤起(Spending time to build-up arousal)”。比起男性,女性平均会需要更长时间来到达高潮,对女性而言,“缓慢的性”(slow sex)带来的快乐更多。
什么?这位先生你说你等不起?!一段关系中付出是相互的,伴侣为我我为伴侣。如果你的女性伴侣愿意委屈自己为你承受没有快乐的性,为什么你就不能按捺猴急慢慢来呢?一直只有一方付出,关系可能会枯竭的耶。
再说,人不是只有等性欲涨到顶峰、一触即发时才开始性行为呀?完全可以在念头刚开始时,双方就开始性的交互,像双人舞一样,慢慢地彼此探索、嬉戏,能在性行为中兼顾到双方的快乐,难道不会很有成就感吗?
第三招:情绪调动起来
研究发现,在观看色情影片时,男性更容易因为视觉刺激而产生唤起,而女性更喜欢触动情绪的影像。她们不止关注性的部分,也关注情境:双方的互动、爱的表达、周围的气氛。
要调动情绪上的刺激,可以有多种方式:语言上的挑逗、赞美、dirty talk、角色扮演时的“奇装异服”,以及不同于寻常的、新鲜的剧情设置……
在边缘性行为的过程中,沟通真的非常重要。积极的反馈能给伴侣更多鼓励,负面的反馈能帮助对方更好地调整。毕竟,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你们不能心灵感应,只好口口相传。
如果你担心惹恼对方,忍一时或许风平浪静,忍太久做爱不如受刑。
也许你该问问自己,为什么不敢向对方开口?如果是对方太独断专行,是不是还要继续受这委屈?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小伙伴已经躁动不已。但我们还得补个警告:
之前有朋友,还没发生过插入式性行为,只是外面蹭蹭不进去,结果就意外怀孕了……还以为自己是圣母玛利亚转世;
还有个朋友,舔了舔生殖器,后来嘴里长了菜花。
当然这些朋友都不是我。
说这些就是想提醒大家,即使没有生殖器之间直接的接触,也要做好自我保护,不要到时候追悔莫及。
道路千万条
安全第一条
措施不到位
将来两行泪
祝大家行车愉快~
第二篇我们到底还需不需要相信爱情?相信爱情有什么用?
01.
穿越一生的浪漫之爱真的存在吗?
在日本动画大师今敏导演的《千年女优》中,就讲述了一名传奇女演员穷尽一生,只为追逐一段虚幻真爱的历程。她相信自己能找到那个一见钟情的人,相信她所追逐的爱情是真实存在的。
在讨论相信爱情之前,我想先明确一个问题,我们相信的爱情是只发生在电影、小说中虚构的故事吗?穿越一生的浪漫之爱真的存在吗?
心理学家Nathaniel Brandon(2018)教授对此的回答认为,穿越一生的浪漫之爱是存在的。首先,浪漫之爱的发生,一定在于两个人辨识出了对方身上与另外一些个体的不同。当这种浪漫之爱满足以下条件的时候,它就会成为穿越一生的浪漫之爱。
在穿越一生的浪漫之爱中,你可以体验到对方符合你的价值评价,ta在你的价值评价体系中是高得分的;同时,你也会体验到,对方喜欢你的原因,也符合你对自己的价值评价。两个人在相爱后,坚定地把“一生所爱”放进自己的价值体系中,两个人都深深地认同这辈子只爱对方一个人,且需要用尽一生去努力探索和践行这样的爱。
02.
是什么影响了人们是否相信爱情?
很多人相信爱情,同样有很多人不相信爱情。那么,为什么有些人很相信爱情,而有些人不相信呢?心理学教授Susan Sprecher(1999)开发了浪漫信念量表(the Romantic Beliefs Scale, RBS)来测量人们在多大程度上相信爱情。
研究发现,在浪漫信念量表中,得分较高的人在女性气质方面得分较高,年轻人的得分高于老年人。另外,那些依赖直觉的人认可浪漫信念,而更依赖逻辑的人拒绝浪漫信念。相对来说,女性气质较强的人、年轻人、依赖直觉的人更倾向于相信爱情。
除了这些特点,还有两个方面和人们是否相信爱情存在很大的关系。
一方面,人们听说过、看过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影响着人们是否相信爱情。
我发现,当大家看到原来印象中好好的一对,传出出轨、离婚等新闻时,评论中说得最多的就是“不相信爱情了”。反复暴露于支离破碎的爱情故事之下,人们潜移默化地认为,现实中的爱情或许一样坎坷、脆弱、不会长久,因此不相信爱情。
相对地,当人们看到有情人终成眷属、白头偕老等温馨浪漫的爱情故事,会觉得真实的爱情同样如此美好、理想,从而感叹“我又相信爱情了”。
另一方面,我们自身的感情经历,可能会动摇对爱情的信念感。
如果一个人在自身的感情经历中受挫,ta很有可能会降低对感情的期待和信念。
也许曾经ta相信真爱永恒,并期待自己能和对方坚持到最后,可期望没能实现,ta们对爱情感到幻灭和精疲力竭,当ta们发现真实的爱情不是ta们所相信的那样,ta们不知道再去相信爱情有什么意义。
03.
相信爱情能够促进关系。
心理学教授Sprecher招募了101对情侣,展开了一项为期四年的研究,探究浪漫信念对关系的影响。
一开始,研究人员为了测量受试者在多大程度上相信爱情,让每个人填写了浪漫信念量表,还让ta们完成了和关系质量有关的一系列量表。然后,研究者在以后的每一年都回访这些情侣,并再次让ta们填写量表。
研究发现,浪漫信念和关系质量(爱、满意度、承诺感)高度相关。具体来说,浪漫信念更能够预测关系质量的提升,关系质量的提升也能够预测浪漫信念的增强(Sprecher & Metts, 1999)。
比起浪漫信念较弱的人,一个浪漫信念较强的人,在恋爱关系中更能感受到归属、依恋和亲密等与爱有关的感觉,ta对关系会感到更满意,也对关系拥有更加忠诚和坚定的承诺感。随着关系质量的提升,同时印证了人们最初对爱情的浪漫信念,从而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信念感。
也就是说,相信爱情可能会给关系中的人形成一种正向反馈:越相信爱情,越能令我们体验到满意的高质量关系,进而令人们更相信爱情。而两个都相信爱情的人,更有可能会在日后的相处中,更大概率地获得正反馈,塑造出理想中的爱情。
04.
不相信爱情,可能令我们无法获得爱情。
在Susan教授这项实验的最后,一共有60对情侣结束了ta们的恋爱关系。研究发现,对于那些经历分手的情侣,ta们的浪漫信念在关系结束后急剧减弱。
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在失恋之后,为了避免再次受伤,就不再相信爱情了。但是不相信爱情,可能会令你得不到爱情。
1. 不相信爱情,会减少爱情发生的可能性。
大多数人在心碎之后,会推翻自己对爱情先前的信念:“根本不存在永恒的真爱”……怀着对爱情的封闭态度,不相信爱情的人很难再因为遇到新的人感到紧张、兴奋和期待,ta好像从爱情的起点一眼望到了注定失败的终点,也就拒绝尝试去爱。可以说,不相信爱情的人亲手把自己关在了爱情的门外。
2. 不相信爱情,不利于亲密关系的发展。
临床心理学家Lisa Fritscher指出,不相信爱情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态度(negative self-attitudes),这种态度不是让人故意去抵制爱,只不过它会让人不自觉地在亲密关系中制造紧张而不断地推开对方。
那么,如果一个人抱着不相信爱情的态度进入了亲密关系,ta和关系会如何发展呢?
a) 在关系的初期,当伴侣开始向ta敞开心扉时,ta会抑制情感。
在大多数情况下,犹豫要不要向另一个人敞开心扉很正常,但是不相信爱情的人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对伴侣有所保留,ta不会全身心地投入一段感情,而是在关系中保持距离。
b) 不相信爱情,会削弱关系中的信任。
一个人如果不相信爱情,ta也难以信任伴侣,甚至对伴侣会产生偏执的怀疑。面对伴侣表达的称赞、爱意,ta都不太相信对方是真心的,这样的反应忽视和淡化了伴侣的感受,会令对方感到沮丧。
c) 最糟糕的是,它让人在遇到问题时,做出最坏的假设。
没有一段关系是完美的,在面对爱情中的不完美时,不相信爱情的人会下意识地放大问题,证实ta们脑海中的负面信念。比如,如果伴侣没有秒回信息,ta认为对方感情淡了,如果伴侣和别人走得近一点,ta就觉得对方果然会爱上其他人。
所以说,如果相信爱情对于建立和维持一段关系仍然是艰难的,但不相信爱情会令这件事变得更难。
05.
但是,相信爱情也有风险。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相信爱情也有潜在风险。
研究指出,浪漫信念和浪漫期待高度相关(Vannier & O’Sullivan, 2016)。如果一个人相信爱情,ta大概率也会对自己的关系怀抱期待。
假如期待本身就是不切实际的,或伴侣没能达成一个人的浪漫期待,就会存在这样的风险:一个人当前关系和理想关系之间的巨大差异预示着较低的关系满意度和承诺感。
也就是说,当期待落空,我们就会对关系感到失望,甚至隐约觉得另一半不是真爱,就不再投入这段关系。
可以说,相信爱情的风险在于,关系未能实现自己对于爱情的浪漫期待。其实,如果你理性地相信爱情,就可以尽可能地减少其中的风险。
06.
如何理性地相信爱情?
要想让爱情真的如你所愿,首先我们需要有“相信的意愿”,然后,你可以这样来理性地相信爱情:
1. 区分浪漫信念和浪漫期待
你可以对爱情持有一些本质上的乐观信念,这并不会让你对现实关系感到失望,而且保留浪漫信念会让人更加重视自己的关系,带来更高的关系满意度,但未被达成的浪漫期待却在起反作用。
比如,你可以相信“爱可以发生在人们见到彼此的第一眼”,这属于浪漫信念;但如果你相信“在我的理想关系中,当我第一眼见到ta,我就会爱上ta”,这就属于浪漫期待。区分它们,不要让“爱情应该是什么”模糊了你对“关系实际上是什么样”的感知。
如果在关系中感到失望,尝试与伴侣沟通你的期待,你们可以理性地讨论这份期待是不是可以达成,如果不能,各自能够做出怎样的调整,对你们的关系才是最好的。
2. 浪漫信念也需要不断成长和改变。
我们曾提到过,一个人可以既相信宿命,又相信成长。相信爱情并不意味着认为爱情就是宿命,当你认为自己遇到了命中注定的那个人,你并不只是理所当然地享受爱情的幸福。
当关系出现问题,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浪漫信念。比如,原来你认为:“彼此相爱的人不应该争吵,如果吵架,就代表对方不是彼此的真爱”,你可以试着这样调整自己的信念:“关系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是可以通过彼此的努力克服的,经历考验之后我们会爱得更深”。
浪漫信念可以随着关系的互动和发展不断调整,你们的爱情才有可能更持久。
最后,我想与你分享Yann Martel写在《Life of Pi》中的这样一段话:
“如果你在要不要相信的问题上迟疑不决,
那你为什么而活?
生命是难以置信的,
随便去问哪一个科学家都行。
上帝是难以置信的,
随便去问哪一个信仰上帝的人都行。
难道爱情不难以置信吗?
你可以问问任何一个爱过的人。”
以上。
第三篇 吵完架啪啪啪会比平时更爽“一炮泯恩仇”的科学依据
前两天和朋友吃饭,
看到他眼圈浓黑、
精神萎靡,
便问他怎么了。
害,昨晚和女朋友吵到老晚
好在最后一炮泯恩仇
感觉每次吵架后do i比平时更爽,你说这是为啥?
……手机监听把狗骗过来杀有意思吗??
怀着满腔好奇心 和嫉妒心 ,我开始寻找起了答案。还真发现,不少人有过相同的体验。
从声嘶力竭地吵,到热火朝天地搞——英文里有个词叫“和解性爱”(make-up sex),在心理学上通常被称作:
愤怒性爱
angrysex
那么,这是怎样发生的呢?
医学博士Janet Brito(2019)指出:
“唤起转移”(arousal transfer)解释了为什么人会从火冒三丈变得欲火焚身。
唤起(arousal)是指个体受到刺激而产生的感知觉的反应。
不同场景会激发我们不同的唤起。比如,看恐怖片感到恐惧、吵架时感到愤怒等,都属于情绪唤起;受到性刺激之后感到兴奋,属于性唤起。
唤起转移,则是从一种唤起转移到另一种唤起的状态。
吵架的时候,我们会产生复杂且剧烈的情绪唤起,比如感到愤怒、恐惧、悲伤等等。这种情绪唤起会转变成性兴奋,唤起我们的性冲动。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争吵就像前戏。
接下来,人们需要做出一些行为,释放自己的唤起状态。
吵架吵到上头,我们会想要尖叫、大哭大闹、砸东西来发泄。
这个时候,性爱也可能成为一种发泄方式,被压抑的攻击性(pent-up aggression)就有了出口。
没扇出来的巴掌,拍上了屁股;没扯断头发,揪破了衣服……
吵完架后的性爱,成为了一种让人得以安全且积极地释放紧张和攻击性的工具。
所以,知道为什么angry sex是如此狂野和粗暴了吗?
从身体角度来讲,生理联结(biological attachment)也是情侣吵架常以滚床单收尾的原因之一。
就像人在极度恐惧的时候会颤抖一样,吵架的时候,我们也会对伴侣发火的样子或对未来关系的不确定性感到恐惧。
这就激活了身体释放荷尔蒙——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睾丸激素,而这正是性唤起时同样会释放的激素,身体会忍不住寻求发生性行为来消耗这些反应过剩的激素。
最后,吵完架的性爱,给我们带了一种解脱感(closure),仿佛确认了这段争吵到此结束了,两个人还是和好如初。
不可否认,有时候吵完架做爱,情侣确实会重归于好。
一方面,性刺激大脑分泌“快乐荷尔蒙”——催产素、多巴胺和血清素。
血清素和多巴胺可以调节情绪,让我们在angry sex之后感到放松和愉悦;催产素可以增强心理稳定性,让我们冷静下来,理性地与伴侣沟通并重建亲密关系(Wudarczyk et al., 2013)。
另一方面,吵架时的愤怒、恐惧和不安全感等等狼狈的一切,终于在性爱中以关心和身体联结被包容和接受了。
需要警惕的是,以上提到种种“吵完架做爱感到更爽更亲密”的理想状态,只有在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中才有可能实现。
在健康的亲密关系中,发生冲突时,人们可能仍会感到愤怒,也难免会防御和攻击。
但是,ta们不会利用性爱来逃避冲突。不管做不做爱,ta们知道无论如何,只要矛盾还在,就迟早需要正视它、解决它。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两个人发生了angry sex,这场性爱就可能给ta们之间提供了一个建设性沟通的机会,让ta们冷静和放松下来,理性地、开诚布公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最终把矛盾解释清楚。
这样一来,angry sex才可能实现所谓“make-up sex”的和解意义。
另外,在健康的亲密关系中,angry sex应该是由双方共同发起的,两个人都是自愿进行的。而不是吵架吵不过,一个人就试图去“睡服”另一个人。
本质上,angry sex是一种性行为,每一次性行为都需要双方知情同意,在这样的前提下,两个人才有可能是享受其中的。但凡有一方其实是不情愿的、不想要的而被强迫发生性行为,都不能算是共同发起,更别谈享受其中了。
反过来说,在不健康的亲密关系中,angry sex存在很多潜在的风险。
➣错把性爱当成万能灵药,让关系更糟。
俗话说:“床头吵架床尾和。”
临床心理学家Seth Meyers(2012)发现,情侣会不可避免地把angry sex看作亲密关系问题的创口贴。这会让我们产生错觉——亲热就能解决问题。
事实上,性爱不能取代对争吵的沟通和解决。如果只亲热、不沟通的话,很多问题和情绪其实被暂时搁置或忽视了,结果只会导致更多的失望和不满。
“你可以得到我的猫,但你永远得不到我的心!”
➣“霸王硬上弓”可能会加剧冲突。
有些“霸道总裁”可能会产生这样的误解:上床能不能和好,关键看活儿好不好。
正如前文提到的,如果双方都自愿发生性行为,活儿好可能会提供和好的机会。
然而,如果一方违背另一方的意愿强行发生性行为,这场angry sex就沦为了强迫性行为(forced sex),相当于在原本摇摇欲坠的关系中火上浇油。
研究发现,亲密关系中的强迫性行为降低了女性未来享受性爱的能力,被伴侣强迫进行性行为的人表现出抑郁和高度的心理压力(Shervin, 2017)。她们可能会感到自己的情感需求没有被认真对待和满足,因此会感到更加羞愤和痛苦。
➣双方对于angry sex的期待可能是不同的。
比如,一方期待做完就等于和好,而另一方只是暂时搁置冲突。
那么,如果事后矛盾被重提,有人可能会觉得没完没了,两个人又开始吵起来。
➣angry sex可能掩盖了不健康的亲密关系中的虐待模式(abusive patterns)。
在亲密关系虐待的形式中,性虐待最容易伪装成angry sex。
哪怕你们是伴侣关系,之间有过彼此情愿的性行为,可当你被强迫参与到一段你不情愿的、不安全的、有辱人格的性活动中,angry sex就是一种性虐待。
更可怕的是,在angry sex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暴力行为。
在动物大脑中,负责性行为的神经元可能已经促进了控制攻击行为的神经元的进化和发育,两者甚至可能同时发挥作用(Wang & Anderson, 2009)。
对于具有较强攻击性倾向的人,ta们更有可能在性行为的过程中触发攻击性的冲动,做出暴力行为。
最不易被察觉的风险是,关系中的一方可能会利用angry sex来控制另一方。
有的人在吵架时会觉得,如果伴侣主动来取悦自己,比如和自己发生性关系,就不再生对方的气了。这种情况下的angry sex就是试图在操纵对方。
更严重的是亲密关系中的暴力循环:愤怒的施虐者极尽所能地贬低、侮辱甚至殴打受虐者,在这之后,ta们又会对受虐者表达忏悔、关心和爱意,要求发生性行为和解,以此来控制受虐者原谅或忘记之前发生的虐待。
为了达到健康且安全的“床头吵架床尾和”,广大爱吵架的情侣可能需要看看这些建议:
➣在开展之前:
每一次性接触的发生,都需要在双方同意的前提下。要记住没有“我以为”的预设,半推半就是不算数的。尤其在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发起性邀请的一方必须保证对方的知情同意,否则都算是强迫发生性行为。
谨慎在较高负面情绪的状态下发生亲密行为。最好等冷静下来之后,想清楚自己的意图,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双方都需要作出澄清之后再考虑是否发生性行为,你们才可能发现各自的期待是不一样的,也可以避免把性爱当作逃避和解决问题的手段。否则……
➣在过程中:
在angry sex的过程中,粗暴和兴奋的感觉可能会突破我们一些模糊的底线。
解锁新的体位虽然令人兴奋,但还是要确保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始终保证自己的安全,不进行危险的性行为。
为了避免发生危险,你们可以提前设计好“安全词”,喊出安全词就意味着性活动的终止。
安全词得和性、和亲密行为无关,甚至是日常生活中也不常说到的词,才能避免产生混淆,最好可以想一个能迅速让双方失去欲望的词。
比如,常用的安全词有:菠萝、香草、独角兽、甲壳虫、特朗普……
△ 最常见的安全词是红绿灯。它们很容易在激动的时候被记住,而且每种颜色都能明确地传达感受。
有了安全词的保驾护航,我们更能确保angry sex是双方知情同意的、自愿的性行为。
➣事后:
首先,可以进行一些“事后关怀(aftercare)”照顾性活动:angry sex会消耗大量体力,先吃点东西,恢复血糖的正常水平;然后洗个澡,试着进行一场亲密按摩,交流彼此对这次性经验的感受,轻声地赞扬、温柔地拥抱,确保彼此都已经达到舒缓放松的状态。
如果你们还没有对吵架的问题进行过沟通,感到心里还有些担忧和不确定。在这个温存的时刻,大胆地真诚地说出你们的感受,彻底把矛盾说清楚。
两个人心无芥蒂
每一次angry sex才能迸发爱意
来自手机监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