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科技,可让你随时窃听、窃取别人的通话和短信,对方不会发现。只要有对方手机号码即可……”近期,不少手机用户接到类似短信。那么,究竟有没有这种窃听卡?购买所谓的监听软件该不该承担法律责任?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本报记者何明霞
用户经历购买窃听卡落骗局
两个月前,张洋女士的手机上不时收到有关窃听卡的短信息,陌生号码显示归属地有湖南、广东的,还有几个号码归属地未知。起初,张洋女士对此类信息并未在意,随着她和男友争吵次数的越来越频繁,张洋女士开始怀疑男友可能在她出差的时间里又和她人在一起。强烈的偷窥欲,让张洋女士有了购买手机窃听卡的欲望。“通过对兜售窃听卡信息的比较,我拨通了一个湖南邵阳的联系电话,是一位操着南方口音的女性接的,她介绍说,购买她们的窃听卡后,只需将卡插入手机里,输入拟监听对象的手机号码,不到10分钟就可以把对方的密码和PIN码破译出来,只要被监听方一通话,就可以清晰地听到所谈内容,还可以进行短信拦截、GPRS定位等。”张洋女士说。
一番讨价还价后,张洋女士最后以1500元成交。张洋女士按要求提供了要监听的电话号码,并交了一部分订金,两天后,对方表示已发货,让张洋女士把剩余款项打到指定账户,才能收到窃听卡的使用密码,但当张洋女士拿到卡,打完钱,输入手机短信中的密码后,窃听卡仍然不能使用,等再拨先前的联系电话,已无法接通,张洋女士才发觉上了当。
记者调查发现,与张洋女士有同样被骗经历的人还真不少,从不少网友晒出自己被骗的经历看,被骗金额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
为搞清手机窃听卡是否真有其事,记者暗访了兰州市多家通讯器材店。
在兰州市电子商贸城一家经营软件的店铺里,记者询问是否卖能监听通话的手机窃听器时,老板表示:“目前出售的仅凭号码复制就能监听的卡完全是骗人的。”
暗访中,记者大致发现,私下兜售的窃听仪器的种类主要有三种:软件型、芯片型和手机窃听器,但没人真正实现监听的效果。
专家观点出售窃听设备属违法
据《2011上半年中国网络安全报告》显示,“手机监听卡”欺诈已被列入购物类钓鱼网站的六种欺诈方式之一。那么,凭号码复制就能窃听通话的窃听设备是否真的存在并且可行?兰州某高校计算机教师薛涛认为,监听技术是存在的,早在几年前,2G手机号卡的加密技术就曾被黑客破解过,复制出来的卡可以实现监听功能,但这是一项高端软件设备,不是普通的个人能制造出来的。从这点来看,目前市面上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的号码复制监听卡,几乎都是骗局。
针对目前有少数市民购买监听软件、手机窃听器及手机监听卡等行为,甘肃合瑞律师事务所律师郑继红表示,手机窃听器属于专用间谍器材范畴,任何个人和组织均不得非法持有,也不能私自买卖,无论出售还是使用手机窃听卡,皆是一种违法行为。
兰州大学社会学专家牛芳认为,部分人购买手机窃听卡是诚信缺失的一种社会现象的反映。就所谓手机窃听现象而言,这是双方互相不信任造成的,这种不信任感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说现代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使得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更加复杂。从人自身角度讲,人们容易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不断猜疑别人,也会产生不信任感,这也加剧了诚信缺失和情感危机,从而造成这个另类市场的“火爆”。窃听他人秘密是对公民权利的侵犯。